如果有一種工作是“愛做就做、愛玩就玩,自由自在,不用老是要看老闆臉色”,那該有多好! 

在台灣雖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,但選擇這種工作方式的人數一直在增加中,這種工作者叫“飛特族”。 

有別於“草莓族”的外表光鮮、本質易脆,或“月光族”的看近不看遠,每個月把錢花光光,這種新興的“飛特族”,重視自由,不求長久性的正職,只想自由打工,追求自主空間。 

「飛特族」此一名詞源自日本,指的是是英文「自由 free」和德文「勞工 arbeiter」的結合字,即非典型勞工(含派遣工作者、部分時間、定期契約等)。日本官方估計,飛特族已占日本十五歲到卅四歲工作人口中的五分之一,人數約有四百萬人,數量驚人。而台灣日益增加的「飛特族」有哪些工作機會呢? 104人力銀行統計指出,在台灣勞退新制實行後,企業釋出的派遣工作機會,以「助理/工讀生」(29.5%)、「行政總務」(28.7%)、「IT/專業技術人員」(25%)為最多。與日本多為小型企業、超短工時、不需經驗和專業、沒有晉升機會的計時工作不同。

造成飛特族快速成長的主因有兩種,一是年輕上班族愈來愈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,不希望受工作拘束,因此變成想工作時才工作,並不把工作當成常態。第二個原因是經濟衰退,企業緊縮人事,在工作愈來愈不好找的情況下,正職、長期性工作、可終生雇用的工作找不到,只好遷就臨時性的工作。

日本社會經濟學家警告,飛特族對社會的隱憂是,當無法累積工作資歷與專長的飛特族過了卅歲,會很難找到好的工作。一個世代之後,社會生產力就會隨之下降,侵蝕國力;靠著時薪工作養活自己是OK,但養下一代就很難,將使低出生率更雪上加霜,當飛特族都老了之後,養老的社會資本將會成社會沈重負擔。

台灣將freeter譯成「飛特族」,指的是這個自由工作的族群「飛揚而特別」。但有快樂的現在,也須考慮穩定的未來,前提是提升自己的專業性,重入職場時能為自己加分。當社會年輕人因找不到全職工作、被迫成為「飛特族」時,能不能飛揚而特別,會是年輕人最大的苦悶。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喔噢~
原來我就是「飛特族」呀!




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微笑小瑪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